设为首页  
首页   组织机构   要闻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信息交流   廉政观点   专题专栏   警钟长鸣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专刊(二)
2007-04-17 09:37    
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永葆党的先进性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八题
 
    编者按: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更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今天,在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新的风貌、新的姿态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谱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篇章的伟大历史时刻,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为此,我们特摘录黄河水利委员会纪检组监察局编辑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八题”,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勤奋好学 学以致用
 
  ●勤奋好学是新世纪新时期做好工作的要求,是每个干部成长的需要;理论和知识只有被用于工作实践,才算学会了,才算成为自己的东西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其中第一个方面,就是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中央为什么要如此强调领导干部的学习呢?
    首先,勤奋好学是新世纪新时期做好工作的要求。当今世界正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知识增长迅猛,更新很快。人类知识倍增的周期,19世纪尚为50年,20世纪初达到30年,现在已不到3年。在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转轨的大形势下,领导干部面临着更新知识、提高素质的巨大压力:放眼世界,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展望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没讲过,前人没做过,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没干过,多少难题需要破解,多少挑战需要应对,多少风险需要化解,而必须承认的是,对许多领域我们还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因此,作为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我们党必须努力以科学理论和各种新知识武装党员和干部的头脑。否则,就难以领导这样一个经济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的大国实现真正的腾飞,就会落后于时代,甚至有失去执政资格的危险。对此,我们党是有高度危机意识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政治局更把专家学者请到中南海授课,连续举办了38次政治局集体学习。正是中央领导同志的率先垂范,在党的高级干部中首先形成了认真刻苦学习、全面系统学习的浓郁氛围。
    其次,勤奋好学是每个干部成长的需要。我们有不少领导干部,是从偏远地区的农家走出来的。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得益于工作后的勤勉谨慎、毫不放松学习;得益于对自己的工作始终设定较高的标准,从不认为知识够用,总有强烈危机感。学习改变命运,学习改变人生。每个人不同的发展道路,固然有环境、机遇造成的差别,但最重要的差别,还是学习的差别。
    当然,学习除了要勤奋外,还有学什么、会不会学的问题。对领导干部来说,学经济、学法律、学科技、学专业都很重要,但首要、根本的还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因为无论对党还是对党的干部来说,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这是管总的东西,居于认识领域的最高层次,有根本性和导向性。对于近年来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的中青年领导干部,还要加强对建党以来和新中国建立以来历史的学习,只有深刻了解党的革命传统,了解党的发展历程,也了解党的经验教训,才能承前启后,把党的事业推向新的辉煌。学习也不是只学书本知识。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把现代学习具体化为六个“学会”: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合作。这里除了学会生存是最基本要求外,其他五项对领导干部来说都十分重要。作为我们事业的组织者,领导干部除了要学习如何同自然界打交道,更要学会和人打交道。学会民主协商,团结共事;学会沟通交流,宣传动员;学会关心他人,凝聚人心,这些知识,有些书本上有,但更多的要靠自己在实践中做有心人,靠自己在工作中沉下心来体味。
    理论和知识只有被用于工作实践,才算学会了,才算成为自己的东西。胡锦涛同志特别提出“两个转化”的要求:“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转化为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能力”。就是强调,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来研究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提高我们的“两个能力”。
    对领导干部个人来说,是否做到学以致用,还有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能否努力、自觉地去解决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不一致的问题。善于学习、善于总结的人,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反之,有的领导干部,有很强的护短情结,出了问题,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怨天尤人。这些同志没有改造主观世界的紧迫感,当然也不会有学习的动力。而自己原谅自己的结果,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相同错误。这对个人是悲剧,而对他所负责的党的工作,对人民应负的责任来说,损失就更大了。
    古诗云“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我们的每个领导干部,都应以此来勉励自己,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努力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中走在前列。
 
 
心系群众 服务人民
 
  ●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多办实事、多解难题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的良好风气的第二个方面,是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刘少奇同志有段精辟论述。他说,群众观点包括“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新世纪新时期,这一处理党和人民群众关系问题的根本立场和态度,仍然完全适用。
    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首先要尊重群众,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我们的领导干部,多数来自基层,更了解群众疾苦,可以带着深厚感情和动力去做事情。应该说,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是不负众望的。但也有一些人把自己的“官”位看得很重,经常有意无意摆出一副居高临下、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势。这看起来是小事,实际上会凉了周围群众的心。世界上很多事都有对应关系:一个对人民群众没有感情的政党,绝不会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一个对群众没有感情的领导干部,也绝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也就是说,“群众在你心里有多重,你在群众的心里就有多重”。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个最浅显的道理,颐指气使地对待群众,蜻蜓点水地“深入”群众,甚至自作聪明地把群众当做自己博取“政绩”的工具或道具,就不可能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必须高度关注群众利益。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要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这些利益关系。这里要把握好三个原则:第一,要首先考虑和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因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关系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第二,要兼顾好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可以通过适当的调节、协商和对话,在社会主义法制的范围内得到解决。第三,在兼顾不同阶层利益方面,要特别关注困难群体的切身利益。必须看到,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利益格局发生深刻调整。面对收入分配不公和还在扩大的贫富差距,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越来越敏感,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国内外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群众、争夺人心,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打着各种“维权”旗号同我们争夺对人民群众的“代表权”。因此,如何妥善处理这些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是个很大课题。怎么妥善处理?孔子说过,“礼失求诸野”,办法在人民群众之中,领导干部要躬下身来,依靠集中群众的智慧破解难题。
    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重视群众诉求和教育群众都不可偏废。无视群众的利益诉求,搞强迫命令是错误的;但笼统地讲“一切听群众的”、“群众要怎样就怎样”,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而是毛泽东同志早就批评过的“做群众的尾巴”,是放弃党的领导责任。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学会用群众能够接受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又要学会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通过提高群众认识来获得群众理解。
    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最终要落实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上。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多办实事、多解难题。当前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主要是就业、社会保障、就医、上学、司法公正以及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这些问题,引发原因各不相同,解决起来难度也不小,有时甚至是出力难出政绩。但也正因为难度大,才能更好地检验共产党人的群众观;正因为难出政绩,才能更好地体现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抓住不放,直至抓出成效,让群众真正受益。
 
 
真抓实干 务求实效
 
    ●是真抓实干还是假抓虚干,反映了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为民还是为己,是两种政绩观的分水岭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的良好风气的第三个方面,是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真抓实干,是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作风在新世纪的具体体现。真抓,就是把抓好工作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讲真话、报实情、求实效。实干,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工作,对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在层层狠抓落实、层层解决问题上下功夫。邓小平同志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认识再高,政策再好,章程再严,不认真落实,一切都无从谈起。我们党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军治国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无不是真抓实干的结果。
    真抓实干,就要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领导干部要按科学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使计划、措施和办法切实可行;要加强分类指导,督促检查,重实干求实效,对关键环节亲自抓,对重点、难点问题亲自解决,抓一件成一件、见效一件,推动全局;要敢于创新,在“上情”与“下情”间寻找结合点,在先进经验和本地实际间发现一致性,把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与创新发展思路结合起来,在更高层次上认识和运用发展规律;要不怕担责任,干事业,就可能出娄子、得罪人、遭非议,没有一点闯劲,没有一点勇往直前的精神,再好的机遇也难抓住。要拿出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作风,对认准了的事抓住不放,敢于碰硬,敢下深水,锲而不舍。只要我们是把心思用在事业上,把精力用在工作上,为党和人民干而不是为自己干,出娄子也不怕,知错就改,今后会发展得更快。
    与真抓实干对应的是假抓虚干:一是雷声大雨点小,对落实中央和上级的重大决策,停留在文件、会议、讲话上,似乎做过一般号召,任务就完成了;二是形式主义,摆花架子,看起来忙忙碌碌,好像干了不少事,实则虚张声势,甚至弄虚作假;三是避实就虚,拈轻怕重,对容易看得见的政绩乐此不疲,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视而不见,对默默无闻的艰苦工作兴趣索然;四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热衷于“短、平、快”出政绩,不惜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五是有好处就干,没好处不干,把该由市场或别人管的事揽在手里,该自己管的事情反而放在一边或推给别人。
    是真抓实干还是假抓虚干,反映了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为民还是为己,是两种政绩观的分水岭。安徽省前副省长王怀忠有句很有代表性的“名言”:“关键不是让百姓看到政绩,而是要让领导看到政绩。”这类干部的共同特点,就是把份内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全当成职位升迁、谋取私利的垫脚石,当成向党和人民要地位、争利益的“砝码”。为此,不惜牺牲本单位或本地区的长远利益,搞掠夺式生产和经营,三五年后一走了之,包袱甩给银行,责任集体承担,难题留给后任。显然,这种“政绩”是经不起实践、群众、历史的检验的。
    真抓实干,还是一种可贵的精神状态,就是领导干部要有对事业的痴情和想干事的激情。一个人有效的工作生命有多久?显然不会有统一答案,但不容置疑的是,人的生命力是有周期性的,是有限的。它告诉我们,每个人生命和事业的巅峰期其实都很短暂,要珍视现在拥有的宝贵时间、机会和舞台,拿出浑身解数,来为党为人民建功立业。记得有位身患绝症的优秀领导干部说过:“我不能增加自己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拓展它的宽度,把一天当三天用。”他不是用年,而是用月、用日、用时来计算自己能够完成的工作,是把有限的生命当做人生的“冲刺”点。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有这种用生命创造一流工作业绩的精神。
 
 
 
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体现着共产党人的政治追求,是共产党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的政治品质,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的良好风气的第四个方面,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应牢记“两个务必”,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正是全党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我们党才领导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完成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历史任务,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并且反复地、经常地向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强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问题。特别是2006年初,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树立包括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在内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党和全社会产生了巨大反响,得到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体现着共产党人的政治追求,是共产党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的政治品质,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必须看到,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要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要走的路还很长,肩负的任务还很艰巨,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会很多。只有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我们党才能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顽强进取、百折不挠,巍然屹立、敢于胜利;才能自觉与人民群众同甘苦,永远不脱离群众,抵制和克服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才能始终保持旺盛活力和生命力,保持和发展共产党的先进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一是必须在领导干部中大力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要把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机地结合起来,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与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政绩观结合起来,与学习先进典型结合起来,与加强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结合起来,与反腐倡廉结合起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宣传教育,重在建设,贵在坚持。只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就一定能使之深入党心、深入人心,成为广大领导干部的自觉行为规范。二是必须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历来是推动事业前进和催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支柱。领导干部只有真正树立了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真正做到为实现理想信念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奋斗终身。三是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努力,不断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各级领导干部履行宗旨,就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带领群众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通过贯彻党的宗旨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落到实处。四是必须领导干部带头。邓小平同志指出:“艰苦创业,首先要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带头。”领导干部的言行有着特殊的导向作用,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才能在全党和全社会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要做到政治上清醒,思想上坚定,工作上勤奋,生活上廉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克己奉公,艰苦朴素,淡泊名利,坚持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自觉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用实际行动模范践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顾全大局 令行禁止
 
    ●做到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必须增强大局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必须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上来,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的良好风气的第五个方面,就是要顾全大局、令行禁止,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和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和严肃性,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顾全大局、令行禁止是我们党铁的原则,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一个刚刚萌生、力量弱小的党要生存、要壮大、要领导全体劳苦大众夺取革命斗争的胜利,如果没有胸怀全局的气魄和眼光是不可能做到的。它的每一个成员———中国共产党党员,如果没有顾全大局、自我牺牲、令行禁止的党性原则,也必然会被严酷的斗争所淘汰。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党要领导人民沿着科学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巩固和发展全党和全体人民的团结,更需要维护中央权威,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做到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各国发展历史也告诉我们,所有迫切地希望发展的社会,所有能够抓住机遇快速崛起的国家,都必须确保政令统一和执行有力。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这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凸现期。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各项决策能否贯彻落实,各地方政府能否做到顾全大局、令行禁止,都直接关系到在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能否有效解决,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能否尽快转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轨道。我们一定要努力建设和精心维护政令畅通、政通人和的良好社会政治环境,这是我们党和政府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做到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必须增强大局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确保政令畅通。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发展很不平衡,中央在制定和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时,既考虑全局利益和长远发展,也注意照顾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利益,统筹区域发展,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相应地,各地方也应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地做好工作,但前提是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概括起来就是,全局要照顾局部,局部要服从全局。全国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时候,虽然问题只是在个别地区和部分行业出现,但叠加起来就会使矛盾扩大、凸现,对国民经济全局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带来严重后果。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每个领导干部只有胸怀大局,才能摆正位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做好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而且,领导干部要重视当前发展,更要考虑长远发展,不能只顾当前,牺牲长远。一方面要继续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着眼长远,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忌盲目追求增长速度,片面依靠增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近两年,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由于各项措施充分发挥作用需要有个过程,一些措施尚未落实到位,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有的甚至还在继续发展。中央全面了解实际情况,正确判断形势,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中央的这些决策和部署,是为了保证国民经济这条大船能够持续平稳较快航行。各地区各部门应当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观念,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不能打折扣,更不能各行其是,要坚决维护中央宏观调控的统一性、权威性、有效性。增强大局意识,确保政令畅通,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增强法治观念,在工作中坚持依法办事,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促进各项经济活动依法推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做到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必须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当前,影响中央政令统一和政令畅通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地方保护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不是“诸侯经济”,推进改革和发展,必须打破地方保护主义。首先,地方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全局观念,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上来,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其次,要加强监督检查。中央有关机构要围绕加强宏观调控、做好“三农”工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的落实,加强监督检查,及时纠正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等行为,对漠视国家法纪和中央政策,自行其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要严肃处理。第三,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财权,提高地方政府对中央调控政策的响应程度。要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使各级政府都能有规范而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以满足其正常的公共开支需要;合理调整中央税、地方税以及共享税的税种和分成比例,开征物业税、环保税等新税种,扩大资源税和耕地占用税的征收范围;完善中央和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减少专项转移支付,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等等。第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规体系,加强中央部门执法监管的权威性和统一性,为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发扬民主 团结共事
 
    ●大力倡导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的作风,必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认真克服普遍存在的民主不够和集中不够的问题,坚决反对自由主义、实用主义、分散主义和专制主义等错误倾向;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党性锻炼和个人修养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提出在领导干部中倡导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的作风,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为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素质,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指明了正确方向。
    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领导干部应当具有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的品格和作风。有了这样的品格和作风,才能统一全党的意志,凝聚全党的力量,充分调动和发挥全党同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使党的事业生机勃勃地发展。
    发扬民主与团结共事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发扬民主,是团结共事的基础;团结共事,是发扬民主的保证。民主、团结,才能出智慧、出人才、出成果;民主、团结,才能出凝聚力、出生产力、出战斗力。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像爱护自己的眼睛和生命一样,珍视民主,发扬民主;珍视团结,维护团结。当然,发扬民主、团结共事不是一团和气,不是不讲原则,不承认差异、分歧和矛盾,而是通过健康健全的民主生活,通过平等参与、民主讨论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正确处理矛盾和意见分歧,推动工作的发展。对于不同认识、意见、分歧和矛盾,既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也不能强制压服,而应当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在团结共事的基础上集中。充分发扬民主,才能统一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才能正确解决领导班子内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巩固和发展团结,形成团结共事的良好局面。
    大力倡导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的作风,必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要认真克服普遍存在的民主不够和集中不够的问题。坚决反对自由主义、实用主义、分散主义和专制主义等错误倾向。一要坚持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定期召开党的代表大会,不断完善大会的规则,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和程序。要进一步理顺党的代表大会、全委会和常委会的关系,建立健全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形成责权明确、相互配合、充分民主、有效制约的领导体制;要建立党的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使党内选举更好地体现选举人的意志,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代表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加强代表与选举单位党员的联系,听取和反映党员的意见。二要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党委工作制度。党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经由集体讨论,充分发扬民主,最后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表决作出决定,不得个人专断;要在坚持党委集体领导的前提下,就党委的决议或决定的贯彻落实以及党委其他日常工作,在党委成员中进行分工,责任到人,并在具体工作中注意相互之间的配合和支持;要明确书记与委员之间关系是平等关系,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职位高低,注重发挥整体优势;要明确划分重大问题和日常工作的界限,注重提高领导效能;要明确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注重规范领导行为。三要坚持和完善选举制、任期制、罢免制、评议制、报告制、质询制、监督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大力倡导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的作风,必须加强党性锻炼和个人修养。一是必须加强学习,善于学习,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领导干部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文化素养,做到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时时处处以党的事业、国家的前途命运为重,正确行使权力,维护团结,和谐共事。二是必须善于化解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领导干部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发扬民主,加强交流,沟通感情,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在荣誉面前,要避而不争,当工作出现失误时,要勇于承担责任,做好自我批评。同时,实事求是地分析产生失误的原因,吸取教训,把失败转化为新起点。三是要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以事业为重,以大局为重,以团结为重,真诚地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解决工作和班子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对影响大局、工作、团结的人和事,要开诚布公、真诚坦率地交换意见,该批评的就批评,决不能不分是非,不讲原则。四是要相互尊重。人是万物之灵,做什么事都要以人为本。对人真诚相待,真情相处,一碗水端平,不搞小圈子,不搞亲亲疏疏、拉拉扯扯和封官许愿。五是必须注重在实践中磨练自己。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初、慎微、慎欲、慎独、慎终。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节,过好金钱关、美色关、权力关,始终保持一个领导干部应有的思想品德和良好形象。六是要自觉接受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监督。鼓励广大党员和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讲真话,勇于批评;要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包括反对意见;要切实保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民主权利,注意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的渠道,使党员的意见、建议、批评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反映,在党内生活中形成讲真话不讲假话、言行一致的良好风气,共同推动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局面的形成。
 
 
秉公用权 廉洁从政
 
    ●坚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必须树立坚定远大的理想信念,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必须做到不徇私情,“看好自己的门、管住自己的人”;必须将权力置于监督之下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的良好风气的第七个方面,就是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
    坚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就是要依照法律法规、公认的道理和公平的标准办理公务,行使权力,不得贪赃枉法、以权谋私和滥用职权,一句话,就是要树立和实践正确的权力观,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腐败现象的思想根源,就是一些干部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上出了问题。权力有很大的诱惑性,权力又具有两重性,既可以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也可能被腐蚀,发生异化变质,成为独享的资源、谋取私利的工具。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从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从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是权力的所有者。对领导干部而言,权力只意味着责任和义务,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为官者,是人民的公仆,若不能为民解忧,又何以言公仆。是否用好权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领导干部是不是出于公心用权办事。党的干部在各行各业掌权,目的是贯彻党的路线,实践党的宗旨,是代表党在执政,是用人民给的权力为人民服务。如果一个党员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宗旨,用人民给予的权力去谋私利,为妻子、儿子、房子、车子、票子以至为“大款”、情人去奔波,去用权,就不仅是道德品质的问题,而是对权力的违法运用,是对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剥夺,必然要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被人民所唾弃。
    坚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必须树立坚定远大的理想信念,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信念的丧失、道德的堕落往往是腐败的根源,“不法”源于“不道德”,这是千古不易之真理。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五花八门的诱惑纷至沓来。领导干部身处各种矛盾关系的中心、各种人情世故的交汇处、各种贿赂犯罪的指向点,古人云:“贿随权集”,稍有放松、懈怠,就可能权为私用,滑向腐败的深渊。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用理性控制私欲,才能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真正做到秉公用权、廉洁从政。
    坚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必须做到不徇私情,“看好自己的门、管住自己的人”。领导者的家属、身边的工作人员比较容易成为谋求利益者的通道。有关部门从近年来上千例腐败犯罪案例中分析发现,在一个中饱私囊的领导干部身后,往往有一个欲壑难填的内当家,她(他)们或从中推波助澜,对配偶开“贿道”视而不见,或夫妇同流合污,赤裸裸地帮助配偶受贿、索取、窝藏、转赃等。也有的领导干部子女深悟“顶戴经济”无本万利的特性,把父母当招牌,大玩“空手套白狼”,聚敛不义之财。腐败“家庭化”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有的领导干部本身是廉洁的,但对身边的工作人员管理不严,导致其中有些人打着首长的旗号弄权谋私,在党内和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有鉴于此,中央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得利用权力为配偶、子女以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私利。这些严肃的纪律,是防止腐败的一个重要方面。常言道“篱牢犬不入。”领导干部管好身边人就等于扎紧了离自己最近的那道“篱笆”。
    坚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必须将权力置于监督之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对权力的监督,强调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把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等多种监督结合起来。监督的前提是公开,如果权力都在暗箱里操作,那监督就是空话。必须通过制度和法制来保证权力运行的规范和透明,才能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党员干部必须增强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监督的自觉意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改革开放的今天,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面临着权力、地位、金钱、美色的考验,与腐败分子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因而必须严格约束自己,自觉接受组织、群众、舆论的监督。如果不主动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有逃过监督的侥幸心态,就容易放纵思想,我行我素,结果身败名裂。虚心地、真诚地接受监督和批评,不是一种摆设,也不是一种姿态,而是党性原则的重大问题,是增强免疫力的内在力量,是抵御各种诱惑,坚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重要保证。
 
 
生活正派 情趣健康
 
    ●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品行情趣不是小问题,它是党的作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党及其成员的面貌,与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等一起构成党的整体形象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的良好风气的第八个方面,就是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情趣,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意志和行为。高尚的情趣,催人上进,使人奋发;低下的情趣,消磨斗志,涣散人心。一个生活作风败坏、情趣低俗的干部,是不可能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那些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最终被绳之以法的领导干部,几乎都是从追求糜烂的生活方式开始的;而孔繁森、郑培民、汪洋湖等一大批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领导干部,又有哪一个不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呢?!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好坏,情趣追求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的具体实践,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这绝不是个人的小事,而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对于似乎与工作无关的“生活情趣”问题,每一位党员干部都不可掉以轻心,而必须高度警觉,严肃对待。
    领导干部要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必须讲操守、重品行,追求理性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在现实生活中,看待和评价一个人,最常用、最基本的标准,莫过于“人品”两个字了。对于掌握了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他的人品将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在从政的言论和行动中,如果人品不好,轻则伤害他人,重则危害社会,更严重的甚至会祸国殃民。因此,领导干部要有“官德”,“官德”来自“人品”,要做好官,首先要做好人。领导干部要有好的人品,具备优良的品行、品质、品德,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形成并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理性健康的生活状态,摆脱低俗的物欲。首先,要从追求物质占有转向追求精神的充实。生活离不开物质资料,但领导干部人生追求的主要目标绝不应是尽可能多地占有各种社会财富,而应该在忠实履行职责和为民执政中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二,从追求自身享受转向全面发展。我们不反对适度地合理消费,但绝不能追求过度消费,更不能贪图安逸,而要追求人格完善、事业成功、家庭和睦等多样化的、健康的生活目标,形成一种奋发有为、不断进取的生活状态。第三,从自我中心转向关爱民众。不仅要自爱,而且要把爱逐步扩展开来,爱社会,爱民众,使个人的“小我”升华为民众的“大我”,使有限的“小我”融入无限的“大我”。这样才能始终顶得住歪风、耐得住艰苦、抗得住诱惑、守得住节操,才能以廉洁勤政的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领导干部要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必须脱离低级趣味,培养科学美好的情趣爱好。生活情趣,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对生命之乐的一种感知,一种审美感觉上的自足”。说白了,就是因为热爱生活,从而追求乐趣,创造乐趣,感受乐趣。一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构成了他的生活情趣。胡锦涛同志指出:“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生活情趣、生活格调和生活品位,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情趣虽然是一个人外在的行为表现,反映的却是其对人生、对事业的态度,是道德品行和思想修养的直接体现。党员领导干部的情趣爱好更是其政治品格、道德品质和思想品位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也是人民群众认知和认同领导干部乃至党的形象的重要因素。
    生活情趣往往和人们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分不开。一个人能否成为有所作为的人,怎样利用业余时间十分重要。八小时以内好好干,大多数人相差不多。然而在下班之后,每个人在业余时间的使用上不尽相同,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差距,这种差距反过来又会对工作产生反作用。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管好自己的业余生活,绝不能搞什么“双轨制”。党员干部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有许多途径可以选择,凡是有益于身心健康,能够增长知识技能、陶冶性情又不妨碍他人休息的各种健康的业余活动都可以,如赏花、书法、赋诗、听音乐、跑步、登山、游泳、打球、读经典名著等。领导干部以正当方式追求美好理性的业余爱好,可以弱化物欲,净化社交圈子,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慎独自省,更好地为人民掌权执政。 (红旗出版社社长 吕 虹 红旗出版社总编辑 李 凡 红旗出版社副总编辑 黄苇町)
    来源:中国廉政网——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   责编:Administrator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驻水利部纪检监察组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856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进入无障碍阅读